所以也就是說,我覺得從一個孩子的發展來講,作為合理的課外補課這是可以的,但是我所了解到的有很多的孩子,把第二課堂,也就是課外的輔導當成主課堂,而學校里的正式上課不去了,或者不好好聽了,這個導向是錯的。第二,也就是說,孩子們由于是被迫無奈,所以,他完全是一種被動的學習,這樣一種被動的學習,效果肯定是不好的。所以我覺得一個孩子只有激發他內在的動力,主動自己好好學。
沃建忠認為:第二要解決他的信心,要有信心去學。所以,如果說某一些學科有一個短板,在課堂上沒有聽好的適量給他一些補課,而且他自己愿意的話,我覺得從應試來講,對他還是有好處的。但是從人類一個整體發展來說,這樣一種模式演變下來以后,忽視了一個人一生成長當中最最重要的一個東西。比如今天的孩子,他沒有時間更好地建立個人的溝通和人際溝通,我們講一個人的人際溝通能力是一生當中最核心的、最基礎的東西。而我們今天的孩子很自我,不會考慮別人的,不會學會和人家合作、分享,那企業怎么要他,沒有辦法很好地生存。而這些方面沒有辦法教育的,就忽視了。
沃建忠坦言:我們講一個人要成功,他幸福和快樂,這個幸福和快樂來自什么?來自一個健康的人格的培養。而只有我們基礎教育過程當中,最最重要、最最核心的是在于,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,但我們所有的經歷都花到了學習上,忽視了這方面的訓練和培養。你說書讀出來了,即使考上了最有名的大學,有什么意義呢?好不容易上了大學了,人不行了,原因在哪里?他沒有一個健康的人格,沒有更好的人際溝通的能力,因為他沒有時間來做這個訓練,沒有時間家長來做正確的引導,所以也就忽視了這一方面,特別是從智力的角度講,人最需要的創造性的思維、創造性的智慧扼殺了,這是教育上的畸形和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。
|